釀造工藝對葡萄酒的影響
所屬分類: 公司新聞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16
釀造工藝對葡萄酒中的單寧含量也有很大影響。比如在釀造紅葡萄酒時,葡萄經破碎后開始發(fā)酵,酒液表面出現(xiàn)的厚厚的果肉和果皮被稱為酒帽,釀酒師會定期進行一種叫“壓帽”的工藝,壓帽越頻繁,顏色和單寧提取的也就越多。
發(fā)酵后的陳年也會對酒中的單寧含量產生影響。對于一部分可以使用橡木桶陳年的紅葡萄酒來說,橡木桶的選擇至關重要。
葡萄酒能夠從橡木桶中提取單寧和風味物質,桶越新,單寧含量自然越高,桶越小,酒與橡木桶的單位接觸面積越大,所以能夠提取的單寧也就越多,所以桶越新、越小,對葡萄酒的影響也就越大。
容量較大的橡木桶(比如2,000升)的作用更多是讓酒液與氧氣接觸,從而發(fā)生適度氧化,柔化單寧。
有的時候,這一類信息在葡萄酒背標上的描述里找到:
在法國橡木桶中進行了11個月的陳年,10%為新橡木桶,無過濾。
如何形容單寧?
知道你不喜歡單寧帶來的澀感,可喝紅葡萄酒,單寧還是不可避免的。而且,并不是所有單寧帶來的感覺都是不悅的。先來看看別人都是怎么形容單寧的,不然到時想對其他人形容你多么不喜歡一款酒的單寧時,卻只會用“澀”字,無法精準傳達你的感覺,那就真的是“有苦說不出了”。
前面我們更多地是在討論單寧的含量,確切來說,單寧帶給我們口腔的是一種干燥、緊縮的抓口感,較低的含量自然抓口感就越小,喝起來也就越順口。
但是除了含量,單寧的質量也很重要。
質量不好的單寧常被形容為質感粗糙(Harsh),此時你可能會感覺自己吃了一張砂紙;或者是有葡萄梗的生澀味(Stalky),仿佛吃了一顆非常不熟的果子;有的除了澀,還帶點苦味,也就是澀中帶苦(Astringent),像喝了一杯很濃很濃的紅茶。
如果是質量好的單寧,那么它可能比德芙還要絲滑。按照單寧含量的不同,它的質量可以這樣形容:
低到中等單寧含量
如絲綢般柔滑(Silky):感受到單寧從舌頭上滑過,留下一點痕跡,多見于成熟的勃艮第黑皮諾。
圓潤的(Rounded)、順滑的(Smooth):與酒完美融合,仿佛吃的是一顆成熟的果子,沒有任何棱角。
粉感(Powdery):舌頭和口腔表面布滿細膩的顆粒感,想象一開蓋就有一縷輕煙飄出的散粉(不知道的男士可以問問家里那位),如以歌海娜為主導的教皇新堡。
中等到高單寧含量
絲絨般的(Velvety):感受到單寧從舌頭上滑過,但存在感更強,像絲絨在手中的觸感,比如阿根廷馬爾貝克。
長毛絨般柔軟的(Plush):和上一個類似,但多了甜美的感覺,可用于形容波美候、納帕谷的梅洛。
粉筆的(Chalky):比粉感稍粗重一點的顆粒感,像粉筆灰一樣,如高品質的意大利基安蒂(Chianti)。
顆粒細膩的(Fine-grained):結構扎實,有存在感,同時又很柔滑,比如高品質的波爾多左岸紅葡萄酒。
較高含量的單寧
有抓力的(Grippy):感受到單寧(澀感)停留在口腔當中,如意大利巴羅洛。
有嚼勁的(Chewy):覆蓋整個口腔的緊澀感,嚼一嚼似乎還能在牙齒上感受單寧的存在,比如法國北羅納河谷的羅蒂丘(CoteRotie)。
緊致的(Tight):口腔緊縮感強烈,多用來形容一款集中度好但仍舊有些內斂的年輕紅葡萄酒。
現(xiàn)在你知道葡萄酒,尤其是紅葡萄酒里的澀感并不是簡簡單單的“澀”了吧。
關鍵詞: 釀造工藝對葡萄酒的影響
上一條: 暫無信息!